工具箱中文网
工具箱中文网 > 千年试玉 > 第二章 我是哦嘘 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章 我是哦嘘 2

 

巫师打过了招呼。

巫师只是从这里路过,可是目光一落到贯耳壶,就舍不得移开了。那些贯耳壶做得太精美了。瞧,壶身上居然还刻着鱼鸟纹,尤其是刻画了很多鱼鸟纹的那一只,真够漂亮的!由于它的漂亮,竟让旁边的那几只显得有些粗陋。

他注视着,忍不住问道:

“这鱼鸟纹,是你刻的吗?”

哦嘘点点头。

“你说,你为什么要刻这些?”

哦嘘摇摇头。

巫师不再追问。他知道哦嘘是个心灵手巧却不会说话的人,点点头、摇摇头,已是他的全部回答。

巫师小心翼翼地端起贯耳壶,唯恐碰坏了壶身的刻文,看了又看,他毫不犹豫地说:

“这壶,我拿走了。”

哦嘘习惯地不作声。巫师要拿走,只能让他拿走。本来就是准备让他拿走的呀。他只是不太明白,巫师究竟是喜欢贯耳壶,还是喜欢贯耳壶上的刻文?

“哦,你阿爸身体有病,也该回家了。”

哦嘘还是没有作声,眼睛里却流露一丝疑惑。

巫师向前走了几步,想起了什么,又回过头来。他突然抬起脚,蛮不讲理地踢向地上那几只贯耳壶。顷刻间,破碎的贯耳壶又变成了一堆毫无生命的泥土。

“你干嘛踢我的宝贝!你,你!……”

哦嘘终于忍不住了,恼怒地朝他瞪起眼,一边跺脚,一边带着哭音大声叫喊。他知道对巫师是不该这样的,可贯耳壶是花费了多少力气多少心血做成的呀!他觉得巫师的大脚,是踢在自己的身上,每一块骨头都被踢得生疼。

巫师却仿佛什么也没听见,口气非常严厉:

“哦嘘你听清,以后壶上不准再刻这样的鱼鸟纹了!刻了一只就足够了,鱼鸟纹是可以随便乱刻的吗?”

哦嘘垂下了眼睫。过了好一会,才狠狠地抬起头。

巫师早已像一阵风似的走远了。

太阳敛尽了最后的一束光芒。暮霭从河边的苇草丛中悄悄升腾,纠集在一起,愈来愈浓,把四周的一切都遮挡得无法辨认。几只虫子却迫不及待地唱起了夜曲。

哦嘘用手背抹去泪水,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家去。

哦嘘的阿爸卧病不起,已经是,往一家人文杂志投寄,同时也贴在自己的博客“得失村人”上。博客里的文章越来越多,点击量也不断增加,让人颇有些满足感。

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泰伯奔吴的题目来。

吴国的建立,人们通常认为是从“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勾吴”开始的——这也正是吴文化的开端。那么,泰伯和仲雍为什么要不远千里地奔吴呢?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解释,是说他们为了遵从父王的旨意,将继承权让给弟弟季历,然后再传位给季历的儿子昌。泰伯和仲雍宁可不要王位,而去往几千里以外的荆蛮之地,与当地人一样断发纹身,刀耕火种,显示了难能可贵的高风亮节。古往今来,研究吴史、吴文化者都同意这种“让权说”,极少有人提出疑义。

然而仔细想想,问题就来了。“让权说”这样的解释合理吗?难道不是今天的人们强加于泰伯、仲雍的?

不妨先从地理空间上分析。

从黄土高原的歧山,到长江以南的太湖,即使是直线距离也有三四千里,路途遥远而又坎坷不平。兄弟二人带上随从,在荒无人烟野兽出没的崇山峻岭、丛林草莽间踩出一条路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遇到的困难必然会超出人们的想象——哪怕是今天,那依然是险途。再打一个比方,假如身后有敌军追来,为求生欲望所驱使,或许他们会铤而走险,然而为仁义道德计,似乎不必刻意历尽艰险,从中国的西北边陲一路窜奔到东南沿海地区。他们只要在离故乡不远的地方寻找生存之处,便可以成全父王和季历了。

再来看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

泰伯他们自幼生活在干旱少雨、刚直粗犷的黄土高原,突然来到温润潮湿、湖荡环绕的太湖流域,水土不服且不必说,语言、风俗、宗教和生活方式等等,也会都有很大的差别。然而,他们居然甘心情愿地遵从当地的风俗习惯,与荆蛮人一样,断发文身,以表示再也不会回到自幼生活的渭水流域去。在这片荆蛮之地上,他们与老百姓一起辛辛苦苦地引水入江,种植水稻,并且授予礼仪,教化人民,赢得了百姓们的爱戴,被推崇为首领,及至由他们创建了历史上。

李安浦反剪着双手,踱进了办公室。

散淡的一天又开始了。

让他到博物馆工作,也真叫是阴差阳错。在大学里读的是旅游管理专业,课余时间喜欢摆弄照相机,拍摄了不少以风光为题材的作品,有几件还侥幸得了奖。毕业后回到谷安市,博物馆正扩建新馆,很需要补充人才,文化部门的一个领导看了他的档案,心想,考古发掘是旅游的前导,没有重要文物景点,拿什么搞旅游?会摄影,不是更适合做展览、整理资料吗?于是用钢笔沙沙地批了一行字:

“请人事科安排该同志去博物馆工作”。

李安浦的命运就这么被一行文字决定了。

进了博物馆,李安浦才发现自己对那儿的一切是陌切是陌生的。尽管不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一时难以适应。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他相信自己脑子不笨,别人能学会的,我凭什么学不会?何况,自己在中学和大学里的古文底子一点也不差,对文博专业的兴趣,就慢慢培养吧。

李安浦确也煞费苦心地钻研业务,在半年多时间里,把人家要整整读四年的书,硬是啃了下来。哪怕啃得生吞活剥,毕竟算入了门。不过,说起来学费也没有少付。

有一次,李安浦在玉琅古玩市场闲逛,心想或许可以捡捡漏,与一个

操江西口音的女瓷器贩子攀谈了几句。那女人很干练,也很灵巧,居然给李安浦留下不错的印象。她拿出一张名片,上面印有“古玩杂件瓷器字画黄梅”的字样,还有临时居住地的电话号码。

那天,不知怎么,鬼使神差似的,李安浦跟随她拐弯抹脚地来到了一个居民小区,走进底楼由汽车库改装的宿舍。黄梅神秘兮兮从床底下拉出了一只纸箱,满箱都是用旧报纸裹着的形态各异的瓷器。

尽管李安浦心存戒备,也十分挑剔,可是当黄梅将一只瓷器放在手上时,他的眼睛顿时一亮。

黄梅轻描淡写地努努嘴说:“你看看,这是我老家村子的墓坑里出来的……”

杯身线条柔和细腻,大红底款清晰规正。仔细分辨手绘的花卉,釉下彩和釉上彩浑然天成。老天爷,成化斗彩杯呀!

李安浦读过有关成化斗彩瓷器的资料,知道那并非等闲之物。明宪宗是一个很短命的皇帝,仅仅在位23年,然而非常奇怪,那个年代制作的瓷器,艺术生命似乎不受政治风浪的颠踬,成化斗彩奇迹般地跃上了辉煌的顶峰。明万历年间的《神宗实录》如此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啧啧,当时就值十万雪花银,到了今天,岂不是要飚到天价?

黄梅竖起一个指头,笑道:

“初次见面,交个朋友,你给我这个数,就行了。”

她要价一千元,这相当于李安浦一个月的工资。但他毫不犹豫地掏出钱,把斗彩杯带走了。

回家后,李安浦抚摸着斗彩杯,越看越觉得开心。他想,这女人,究竟是精明还是爽快?

斗彩杯在家里藏了几个月,恰好博物馆请杭州古玩专家宋翰林来谷安市讲学,李安浦借机请他鉴定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