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节
孙茗沉默了一下,随后开口道:“陛下如今对宗亲都有了新的安排,实则子嗣多一些好,臣妾懂得的。”
她有孙交这个爹,见识岂是普通女子可比?以皇帝如今对宗室的政策,以皇帝的雄才大略,太子之位既然定了,只要教养得当,其他皇子将来都有个出路,必定是既无法夺权又能襄助太子将来顺利掌权。
朱厚熜叹道:“说实话,只看当时朕对你受孕生产慎之又慎,就知道朕其实也担心你们太年轻,生产风险太大。安嫔出事,更是佐证了朕原先的担忧。不过,今天也想通了,担忧无用。已经有了诸多准备,其余的,也只能看命运了。”
想起当年他让妃嫔都一起习练那健体术的往事,孙茗只觉得他确实在乎自己这些后宫女子的安危。这几个月因为安嫔的事,陛下心情常常不好,原来竟也有这种原因。
随即她开口问道:“那陛下之意是……要让诸宫有些盼头?”
“是。不光是诸宫,当年一同入宫的,还有塔娜这种将来因为各种各样原因入宫的,朕只怕都要给些盼头。”朱厚熜坦荡地跟她说起这种事,“有盼头,才不会发疯。自然,这也会让更多人想法设法邀宠。若有人犯了宫规,那便是要施威立规矩了。”
孙茗懂了。
接下来,陛下只怕要再多让几宫受孕,甚至从妃嫔之外再临幸那么几人给个名分。
怪不得他说自己将来会更难。
儿子被立为太子,她在后宫固然威信更重,但将要面临的情况也确实更加复杂。
“……陛下能先跟臣妾说这些心里话,臣妾就知足了。”
孙茗看向了他,当年一样年轻的皇帝,如今蓄起须、看起来稳重了很多。但今天这种与她商量着什么事的感觉,很久没有过了。
她站了起来柔声道:“陛下今天既然要留寝,就让臣妾好生服侍陛下吧。”
安嫔之死的余波到此平息,后宫里有了借这件事先“排挤”后来者的宫斗苗头,朱厚熜也有了把太子身份先定下来的心事,不能不为将来考虑了。
相比安嫔和未曾谋面的那个皇子,朱厚熜恐怕更难承受更亲密的这些后妃和已经叫了自己这么多年父皇的儿子在出现什么意外。
而今天御书房里的奏对,又何尝不是自己放权后,将来君权、相权各有侧重的情况下,朱厚熜需要面对的新形势?
新党和旧党已经在融为一体,但官员们也不能有真正抱成一团的机会。以他们目前的思维和价值观,如果他们就此抱成一团,只会成为自己将来不断改革的阻力。
所以,要立太子了。
士绅之外,工商这个阶层的力量还太薄弱,不足以撼动现在仍旧由儒门士子构建起来的辅助君主统治整个大明的秩序。
坤宁宫中一夜只有融洽,而塔娜在钟粹宫中久久难眠:陛下难道是不喜欢自己吗?
在她的理解中,既然白羊到了龙口边,应该是会被马上进食的吧?
结果并非如此。
次日,处于所谓“易孕”时间的某嫔,受到传召到养心殿侍寝。
再后两天,皇帝在从钦安殿回养心殿的路上,看到几个在御花园中打发时间的才人时,对其中一个露出了感兴趣和喜爱的眼神。
直到半月后,皇帝才出现在钟粹宫。
各省军战队争冠之时,皇帝更是携众美出了城,在专门安排的区域内一同观看较技。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某一天御书房内,杨慎前来奏报湖广等地赈灾之事时,在谈完了正事之后就凛声道:“臣还有一事请奏!”
朱厚熜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模样,感觉有点不妙:“讲。”
“臣这月余,察觉陛下不似此前那般勤政了。数日前各省军战队争冠,陛下携后宫观战,更是声势浩大!适才臣在此处,等候陛下足有半个小时。这等情形,以前可不从有过。陛下龙体要紧,万不可耽于女色,荒废朝政!”
黄锦呆呆地看着杨慎。
朱厚熜也麻了。
最近多花了点时间照顾一下后宫现存妃嫔贵人才人等的心性问题、避免出现心理变态,又多花了点时间在中圆殿、教育一帮小的们,杨慎又有话说了。
“朕知道了。”
“陛下!大悲之后,万不能轻易堕入欲道放纵心神。陛下一代明君,如今内忧外患……”
“行了行了。”朱厚熜没好气地打断他,“朕倒好像已经成了你担忧的荒淫之君似的。朕眼里揉不得沙子,虽然明知世事皆要有些余地,但一旦知道了有些事还是不能忍。这不是让卿等稳妥处置,免得朕大动干戈吗?”
杨慎顿时眼神大变,跪了下来说道:“臣等此前所议,乃为国事之重计,并无他意。”
朱厚熜长叹一口气:“你有完没完?朕都跟你说到这份上了,聪明用修,你怎么蠢笨了?”
“……臣不明白。”
“办你的差去吧,朕心里有分寸。不明白,就回去好好想。”
杨慎摸着头脑离开了,朱厚熜翻了个白眼。
杨廷和难道没跟他说曾建议皇帝立太子的事吗?
这傻小子,眼看皇帝耽于后宫怠政,怎么没想起这一招?
立太子这种事,有大臣站出来奏请,这才会很明显地在将来有大功,也自然聚起一些人啊。
在可能越来越融合得紧密、形成一套换汤不换药瓜分新法利益的新规则的官员内部,也只有立太子这种大事,让朱厚熜将来还有破立空间了。
拆分南直隶?
大明内部的问题不是一天能解决的,饶是朱厚熜放权、强调国高于君,他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不用变,其他人却极难改变。
更何况还有永恒的人性。
就譬如现在从交趾传回来的汇报。
朱厚熜看向张镗:“你那边的消息是怎么说的?”
“大体与田钦使所奏无误。”张镗平静地回报,“臣得到的消息,那阮淦屡战不利,已然逃入哀牢山。交趾之内虽然还有其他一些心向黎氏之人,但起兵者越来越少,也都很快被莫氏剿灭。这些人里,更无一个是黎氏后人,只是黎氏旧臣。”
朱厚熜皱着眉,又看向杨一清:“田汝成很清楚此行目的吧?”
“自然清楚。”杨一清停顿了一下,随后说道,“陛下,若田叔禾此策能成,倒也能得那吉婆岛。久而久之,云屯诸港也不在话下。”
“大明的目的可不仅仅是如此。”
杨一清脸现愁容,不再说话了。
皇帝的目的确实不仅仅如此,可现在形势变了。宣大一战的战略目的本是打残土默特部,既灭掉皇帝心中真正的大敌,也让博迪可以放开手尝试掌控左右两翼。这样一来,汗庭数年之内都顾不上去管大明。
岂料,一战阵斩了博迪,俺答却更加壮大。如今青海又易主,大明的重心必须放在北境了。
在杨一清心里,如果能通过贸易从交趾获得源源不断的钱粮和其他货物,那是好事。
何况莫氏已经明显稳稳掌控住了交趾,黎氏旧人再难掀起什么浪来了?那个坐观他们内耗的战略,没有了实现的基础。
朱厚熜也暂时没有开口。
他知道后来是有黎氏请大明出兵这一出戏的,但现在莫氏篡权已经两年多过去了,竟还没有黎氏后人出现。其他黎氏旧臣,绝大多数降了,不降的也败的败、逃的逃。
他再次看着田汝成的奏请:莫登庸说只是黎氏绝后,不得已而受禅。他本无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