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节
人三三两两。
李光道:“果然是做工厂工人的生意。到了时间,人群很快就散。”
吕颐浩道:“这是他们的生意经,控制好时间,就做这个半个时辰的生意。”
李光道:“陈与义说的烟火气,仅靠这半个时辰怎么够?其余的时间,行人三三两两,哪里来的烟火气?”
吕颐浩道:“我们出去走走吧。多看一看,才能知道究竟。”
三个人站起身,出了小店,看周围的店铺都在打扫卫生。刚刚半个时辰的生意,地上一片狼籍。如果店铺不是很快打扫,很快就没有了下脚的地方。
走了一会,吕颐浩回头看了一眼来路,感慨地道:“整条街道又是干净如新了。这才见治理的功夫。刚才整条街道熙熙攘攘,地上狼籍一片。转眼间,就干净如新,这条街道的治理不简单。”
一边说,吕颐浩缓步上前,心中感慨万千。
在宣抚司的治下,整条街道干净如新没有什么,整条街道在满目狼籍的情况下,恢复干净如新才见功底。这需要把街上有行人视作一个整体,把街道两旁的店铺和街上的小贩,团结成一个整体才能做到。而要让街上的小贩,这些房没的半垄的人群团结成一个整体,何其难也。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宣抚司是真当此地的百姓是自己的百姓,才能做出这件事来。
走了很久,见街道上就只是三三两两的行人,吕颐浩等到找了间茶馆,坐了下来。一来是歇歇脚,二来听听茶馆里的人们说些什么,了解他们的生活。
身边恰有三个搬运工人。一个人道:“当得什么!今天洛河里来了几条船,全是棉花。一包棉花两百多斤,船主人只给每包棉花十文钱,当得什么!”
另一个人道:“一包棉花十文钱,不错了。你一天卸二十包,不就有二百文钱了?”
先前的人道:“你想得美!一天卸二十包棉花,你的身体还要不要了?我告诉你吧,那船主人在码头等了半天,也没有人帮着卸。直涨到一包二十文,才有孙三郎等几个不要命的,上去给他卸了下来呢!”
另两个人道:“乖乖,孙三郞可是真不要命!”
说完,三个人一起摇头,这孙三郎叫屈。
喝了一口酒,一个道:“要么,你们就跟宋四郎学一学。那人只不过长了一副好皮囊,难道真有什么本事?凭着他一副好皮囊,迷倒了纺纱车间的席三姐,现在不是一样吃香的,喝辣的?”
烧烤
说起来宋四郎,其他几人立即来了兴趣。
一个道:“你可别小瞧宋四郎,如今他的日子过得滋润着呢!每天鸡鸭鱼肉不断,酒还不喝本地产的土酒,要喝供销社里的用瓶装的酒。他有什么本事?不过是娶了个能赚钱的老婆罢了。”
另一个道:“能娶好老婆,就是宋四郎的本事。不然,席三姐怎么看不上你?宋四郎长得油头粉面,可谓是面如冠玉,目如流星,更兼一副彪腹狼腰的好身材,是个女人就看上他了。”
“唉,其实说起来,席三姐除了胖点,其实长得不错。”另一个人喝着茶,摇头晃脑地道。
先前的一个道:“呦,看着宋四郎过得好,连你也动心了。”
说完,哈哈大笑。
由于手段有限,纺织厂表面看起来是一个大厂,有统一的采购与营销,统一的对外管理。但实际上,内部是分成一个一个千人左右的分厂,分别管理的。每一个分厂,内部都有几个特别重要的大领导,分别负责工人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工厂内的内务和工人的后勤管理。席三姐跟随工厂从襄阳搬来洛阳,出工又出力,如今已经是一个工厂的生产管理的领导,每月有十几贯钱。
这些都是最底层一点一点提拔起来的干部,在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他们能拿到一个月十几贯的工钱,自己就非常满足了,做工作尽心尽力。
这些工厂的管理,不能照抄官场,有自己的管理逻辑。王宵猎在讲话的时候,经常拿后世习惯的词汇来讲,慢慢领导、干部这些后世常见的词语,渗透进了工厂管理。
干部本是日语词,被中文借鉴了过来。领导则是后世根据世界常用的词语意思,中国人自己创造的词语,以适应新的形势。这些词被大量应用,说明了汉语体系缺少类似的词。引入进汉语,以适应新的管理体系。
正在三个人哈哈大笑的时候,突然茶馆里进来一个人。高声道:“城北货场,有两百担货物需要卸车。一担货物十文,先到的先领钱。”
三个人忙从坐位上站起来,举手道:“我去,我去!”
进来的人扫了一眼茶馆里的人,领着三个人大步去了。
吕颐浩对李光道:“一担货物十文,这里的装卸工人价钱不低啊。”
李光道:“这里工厂林立,需要的货物必然很多。活计多了,卸货的价格必然就涨上去了。”
吕颐浩转头,四周看了一看,道:“刚才我们走过了四个坊市,都是一样的格局。这一片的多少工厂啊!”
曾楙道:“据陈求道说,这里有十几家大型工厂,六七万名员工。如果加上他们的家属,则最少有十几万人。目前宣抚司正在建设一些需要男工的工厂,以配合纺织厂。”
吕颐浩道:“可惜不知道每家工厂宣抚司收多少钱,想来应该少不了。仅这些工厂,每年就给宣抚司多少钱啊!王宵猎在洛阳,不用朝廷钱粮,养三十万兵,真真是不得了!”
说完,看着街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感慨万分。
街道上的行人不多,那是因为工作的人都在工厂里,他们从早忙到晚。十几万人的一个地方,相当于一个州,每年能够提供多少钱粮?根本不敢想。
三个人在茶馆里坐到太阳快要落山,才起身离去。工厂已经陆续快要下班了,街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平白添了一些生气。随着人流,三人来到了洛水旁边。
此时洛水岸边已经是人声鼎沸,烧烤摊纷纷支了起来,炭火冒出黑烟。
吕颐浩吃了一惊:“洛阳岸边这么多人!或许,这才是陈求道说的烟火气吧。”
靠近洛水岸边有一条大道,大道两边挤满了摊位。除了每走几步就有的烧烤摊,其他的如卖衣服的,卖鞋的,卖袜子的,小孩玩的,大人玩的,应有尽有。摊主高声叫卖,一片热闹景象。
看了一会,吕颐浩道:“这里的夜市又比中午热闹了十分!多了许多摊贩,更重要的是,这里是烧烤摊贩,不是中午时分的小吃摊贩。吃一顿烧烤,花的钱可多了。”
一时兴起,对李光和曾楙两人道:“左右天色不太晚,我们便吃一顿尝尝如何?”
三人沿洛河岸边走下去,看烧烤摊的名字,无非是“李家烧烤”、“张家烧烤”之类。走不多远,看到一家名为“人间烟火”的烧烤摊,吕颐浩笑道:“这一家是宣抚司名下的了,据说味道好,吸引的客人也多。这吃一家吧。”
“人间烟火”在冬天是用篷布围起来的,现在已是仲春天气,好多篷布撤了,仅剩下几间。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